close

 

   

      哈佛達西的奇幻旅程99

      哈佛問道:如何才能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上品上生?

      玄奘大師答:佛告阿難及韋提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

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

,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

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

,當得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

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

日,即得往生。

      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

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

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

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

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

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

歎行者,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

,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

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

      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

,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

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

間,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

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

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現在這十四、十五、十六等三

觀,不求證念佛三昧;不是不求

,而是求不來了。十四觀上三品,

和十五觀中三品,用的什麼功呢?

     他不是修念佛三昧,而是用的

迴向發願的功,作其他的功德,不

求人天福報,不求二乘小果,把它

迴轉過來,對向著西方,要求生西

方極樂世界,這就是用迴向發願的

功。

      第十六觀下三品,用的是稱名

佛的工夫;稱名即是持名--

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到此,全經大義就可瞭解了,

一瞭解就知道後面這三個觀--

九品往生,都是我們做得到的。就

是前面的觀想念佛,求一個念佛三

昧,想入個定、入不來,我們的根

器不夠。

      雖然根器不夠,佛亦不捨棄我

,因為佛是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

的,所以佛再開方便,開出來九品

往生的方便,這都是我們當下用得

到的。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告

訴這兩個當機者。「上品上生者,

」上品往生的眾生,再分成上、中

、下,因為眾生的根機不一,雖說

都是上品的根機還不一樣,須再分

上中下。

      現在先講上品上生。「若有眾

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

往生。」假若有這種眾生,願生彼

國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

經上講的三種資糧:信、願、行。

      這十六觀經上亦是處處講信、

願、行,願生彼國就是發願,為什

麼一定要加個信字?因為要有了信

才會發願,他若是沒有信心,他絕

對不會發願的。

      所以若有眾生,有信有願,願

生彼國,他就應該發三種心,這三

種心只要發起來,一迴向就往生。

如何叫即便往生?即便往生者,當

下就往生也。

     何等為三」?佛自己問,自己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這三種心合

起來,就叫菩提心。

      記著!這上三品的人,都是大

乘善根的人,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人

。這裡雖然沒有文說發菩提心,就

是把它分成三種心了。菩提是梵語

,譯成中國話為覺悟的覺,和佛道

的道,就是求佛的覺道之心。

      這求佛的覺道,一定要下化眾

生,這不是求二乘的覺道可比擬的

。所以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

化眾生的心。上三品的眾生,統統

是發菩提心的眾生

      到下面中三品和下三品的眾生

,現在沒有發,念佛往生到西方極

樂去了,到了西方還是要發的。那

就太急太忙了,你不如現在發,現

在發的都是上三品往生。發菩提心

最要緊,因為發菩提心,就是發成

佛的心。

      成佛是怎麼成的?成佛是先發

了菩提心,而修行成就的。

      一者至誠心,至者真摯,誠是

誠實合起來說,就是真實心。什麼

真實心?菩提真實心。我們大乘佛

弟子,一定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

,不是用嘴說說就算發了,而是要

從心裡真實發出來,必須在佛前燒

香頂禮,頂禮以後,至極虔誠,對

佛發願。

      而作是言:「我弟子某某從今

天起,發菩提心,我從今天起,要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真

正發了菩提心了。雖然發了菩提心

,你要自己檢討,你是不是真實發

了?

      這發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

化眾生之心,不是馬馬虎虎發了個

心,就算發了,必須發的至真,發

的誠實,那就決定上品上生。

     大乘起信論所說的要發三種心

,和這十六觀經的三種心相合的。

大乘起信論上第一要發直心,第二

發深心,第三發大悲心。

      直心的意義,大乘起信論自己

有解釋,直是正直,不彎不曲。正

直心要怎麼樣才叫正直心?正念真

如,能念到真如妙性,這個心就直

了。

      若以配合此經的至誠心說,至

誠心就是正直心,念佛要念到什麼

境界,才算至誠心?須念到真如妙

性上,才算至誠心。

      第二深心,深心即是前面三種

福中第三大乘福,深信因果之心,

信因果要信到自己的最深地方,什

麼地方?

      信到自己的真如妙性上。一定

要信到真如妙性上的信心才深,因

為信因果要信成佛的因,要信成佛

的果。

      成佛的因,是個什麼因?成佛

的因就是真如妙性。要相信我自己

有個真如妙性,那就是成佛之因,

將來一定可以證到成佛之果。

      這就是甚深甚深的一個信因果

之心。這深心在起信論上亦叫深心

,他有個解釋:深心者,樂習一切

諸善行--歡喜好樂修習一切諸善

行。即是見到善事就做,大善事亦

做,小善事亦做,叫做奉行。因為

多多的修善,這個心就變成深廣之

心。

      前面講到種福,其第三大乘福

中,須深信因果。怎麼樣能求到大

乘福?須深信因果,但是你必須實

際去做求福的行門。

      你既然相信因果,善有善報,

惡報,這是最淺的道理,講到

最深的道理,修行成佛,還是需要

福。是故必須樂習一切諸善行,若

是不修善行,不培大乘福報,自己

成佛不了,度眾生亦度不了。為什

麼?沒有福報,所以一定要廣培一

切福報。打那裡去培福呢?見善

就做,這叫做深廣之心。

      第三迴向發願心,迴者迴轉,

向是趨向,把所做的功德,迴轉過

來,趨向西方。趨向西方,即是發

願往生。若是不知道迴向發願的道

理,光知道樂習一切諸善行,見善

事就做,那麼你做的這些功德,都

變成福德。變成什麼福呢?

      變成人天福報,來生來世轉人

,成個大富大貴的人;來生來世升

天,升到天上享天福。這都是有漏

的享福,把福報都給倒了。你今生

今世好不容易修來的福,沒有生到

西方。既沒有生到西方,應該有如

是因,得如是果,你修的善

因,一定得善果。可是你沒有出三

界,你的善果,在那裡報?

      在人天道報,福報享盡,就沒

有了。這叫有漏--給漏失了。所

以佛開示我們,不要求人天福報,

就是這個道理

。你好不容易修到點福報,被它漏

的沒有了。

      修行人沒有迴向發願,把功德

到西方,那麼你修行的功德,

就都成人天福報,來生來世享人

間福,大富大貴;享天上福,受五

欲妙樂,這好是好,但是只第二生

好,第三生決定不如意。為什麼?

     他把福報一享受即漏失了,等

於做了一鍋好湯,因為鍋子有漏給

漏失了。漏失了福報,有什麼關係

呢?關係可大啦!他要漏落。

      因為六道輪迴,有四惡道,人

天福報享受完了,就要落下去,落

到四惡道去(阿修羅道、餓鬼道、

畜生道、地獄道)。他是一定要墮

落下去的。若是將所修的功德,都

迴向到西方,就變成無漏功德,它

不會再漏失,亦不會再漏落了。

      所以你無論做了什麼功德,都

要迴向到西方,例如我們講經講完

了,要唸個迴向偈:「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我講經有講經

的功德,你們聽經有聽經的功德,

我們把這個講經和聽經的功德,故

說願以此功德。通通迴向到西方淨

土去,故說莊嚴佛淨土--莊嚴阿

彌陀佛的淨土。

      那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

莊嚴出來的,我們要生西方,我們

亦得給它莊嚴莊嚴。我們拿什麼莊

嚴呢?

      我們拿現在所修的功德,莊嚴

佛淨土。將來要享清福,到西方極

樂世界去享,那是無漏的福。這迴

向發願心,和大乘起信論比配起來

,就是起信論的大悲心,大悲心是

欲拔一切眾生苦的心。

      這十六觀經名之為迴向發願心

,迴向發願,是願生西方,願生西

方為大乘的行門,不是求小乘的偏

空涅槃。我們求生西方幹什麼?

      要生到西方親近阿彌陀佛,見

佛聞法,證到無生法忍,有了智慧

,有了神通,有了辯才,那時候還

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這叫乘

願再來。

      所以本經的迴向發願心,就配

合那個大悲心。「具三心者,必生

彼國。」具是完全具有之義,這三

種心,不是三個人發的,而是一個

人,一個人一定要發這三種心,第

一至誠心,第二深心,第三迴向發

願心,這三種心合起來,就叫做菩

提心。

      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

生的心。你欲上求佛道,就要發至

誠真實心;你欲上求佛道,一定要

發深信因果的心,發樂習一切諸善

行的心;你欲上求佛道,一定要發

願迴向,要發起大悲心,拔一切眾

生苦。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說有這

三種心。合起來就是上求

佛道,下化眾生兩個心。再合起來

,就是發菩提心。

      玄奘大師又說 :「復有三種

眾生,當得往生。」更復有三種的

眾生,應當往生西方,「何等為三

,」是那三種?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

願生彼國。前面三種心,是一齊發

的,叫做具發。發心就是立志發願

,既發了願,就得修行,以大願立

大行。行是行門,就是修行的工夫

,你得用功修行,若是沒有修行,

縱然發了再大的願,盡是些空願。

      所以說:以願立行,以行填

。這下面的三種眾生,都是修

門,就是足踏實地做的工夫。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個行門,包括前面三種福的第

一第二兩種福,慈心不殺者即前

面第一種福:「孝養父母,奉事

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在這裡只單說一句慈心不殺,因

你欲想生西方,必須先修行門

,行門第一種就是慈心不殺。

      因為你發了菩提心,而菩提

心就是大慈悲心,我要救護一

眾生,與一切眾生樂,拔一切眾

生苦。眾生沒有樂,我要給他樂

,這叫慈;眾生有苦,我給他拔

苦,這叫悲。眾生的苦,我尚且

給他拔除,我還能殺他嗎?

      你殺害眾生,還能叫做慈心

嗎?對於這一點,為什麼自從前

面三種淨福以來,因為大家對殺

生戒,還不大認識,學佛都是冤

枉學了。

      真實的立個行門,不要殺生

。這個是很容易做到的,就是前

立的至誠心,我真實要做,你

如果真實要做,就慈心不殺,這

是可以做得到的事。

      具諸戒行,即持戒的行門,

行門就工夫。具諸戒行,分在

家弟子的戒行出家弟子的戒行

      在家弟子,先受五戒,再受

加行戒,即八關齋戒。八關齋戒

以五戒為根本,再加上三戒一齋

。就是第六、不著香華鬘、不香

塗身,第七、不歌舞倡伎、不往

觀聽。第八、不坐臥高廣大床。

上是八條戒,再加一個非時不

食,這叫齋,合稱八關齋戒。

      五戒的第一戒就是戒殺生,

因為殺生,斷了眾生的生命,這

是個最大的惡業。眾生最寶貴的

就是生命,生命沒有兩條,這唯

一無二最寶貴的生命,你給他斷

了,所以你這個惡業最重,一定

落地獄,地獄罪受完了,你若

是殺的畜生,得到畜生道受報,

還他的命債。

      叫做「人死為羊,羊死為人

。」你看那羊,人殺牠,牠沒有

抵抗力,這叫弱肉強食,只講勢

力,不講道理。羊的力量弱,我

們人的力量強,我就應該殺牠,

應該吃牠的肉。那應該兩字,不

道理上的應該。因為牠抵抗不

了你呀!

      你若是走到深山裡遇見老虎

,你殺不了老虎,老虎把你殺了

,那是什麼道理呢?亦是弱肉強

食,人的力量弱,老虎的力量強

,所以人給老虎吃了。可是老虎

殺了人,來生來世亦要還命債。

們人吃羊,人死為羊,羊死為

人,來生來世,你得一報還一報

,還牠的命債。

      第一不殺戒的這條戒律,是

不許殺人,殺人不通懺悔,殺畜

生可以求懺悔。國家的法律,只

不許殺人,不禁止殺畜生,所以

國家的法律沒有佛的戒律那麼完

善。

      第二不偷盜,偷盜他人財物

,國法亦是犯法的。

      第三不邪婬,在家戒和出家

戒,這條不一樣,出家戒這條要

全斷婬欲,在家戒不邪婬,就是

正式的夫妻,正婬不戒。除了正

式夫妻以外,不得干犯其他的一

切男女,若是正式夫妻以外,與

他男女犯了婬欲,就叫邪婬。

這在國家的法律來說,亦是犯法

的,你干犯其他男女,妨害他人

的家庭,是故國家法律不許。

      第四不妄語,佛教說妄語,

分大妄語和小妄語,大妄語就是

以凡濫聖,以凡夫濫稱聖人,叫

做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沒有

得到聖人法,自己說得到了;沒

有證得聖人果,自己說已證到了

這都是大妄語,大家都要注意

惕!

      修行人沒有事了,好和人家

聊聊天,總是說:我用功得個什

麼感應,拜佛得個什麼感應,打

坐見了個什麼境界,亂說一起,

說著,說著,就犯了大妄語。你

的境界,得的感應,都是超出

夫的境界,超出凡夫的境界,

就是聖人的境界,你沒有得,在

那裡亂說,未得謂得;你沒有證

得聖人果,你說你證得聖人果

未證謂證;這都叫大妄語,是

通懺悔的。

      小妄語的意義,即是心口相

違,口裡所說的話,和心意相違

,你心裡想的這個樣子,口裡說

的又是一個樣子,口與心相違,

就叫小妄語。這小妄語在佛教可

以通懺悔。但是小妄語騙財,在

法亦是犯法的,而且騙財又夾

著犯盜戒,絕不可作。

      第五不飲酒,飲酒這是國家

不禁止的,可是這世界上,有的

國家是禁酒的。像我們臺灣,喝

酒是不犯法律,但是佛教徒禁止

的。

      記著,五戒裡頭,沒有吃素

這條戒,可是我們中國佛教的四

眾弟子,都主張吃素,由於中國

是大乘佛教,出家弟子要加受菩

薩戒。

      菩薩戒裡頭,尤其是梵網經

菩薩戒本,有云:「一切眾生肉

不得食」之語,所以要吃長素。

若單受五戒,便是小乘戒,不必

吃素,但是要戒殺,不許自己動

手去殺畜生來吃。若想吃肉,應

菜市場去買肉來吃,那叫三淨

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

而殺。

      在家居士受了五戒,再受加

行戒,即八關齋戒。具諸戒行」

者,包括出家戒,就是男的初出

家受沙彌戒,女的出家受沙彌尼

戒,再進一步,男的受比丘戒,

女的受比丘尼戒。這比丘、比丘

戒,叫具足戒。

      在我們中國,受了比丘、比

丘尼戒,再加持菩薩戒,這就是

要吃長素的戒。雖說出家在家都

要吃長素,可是在家吃長素,因

為環境關係,全家人只你一個人

吃長素,大家都不吃,這是很難

可貴的!

      當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

是個吃素的環境,一進寺院山門

,非吃素不可,再想吃葷亦不可

以了。此處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二句,就包括前面三福的第一第

二的兩種福。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這是前面三福的第三種福

,那個大乘福上說: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這個地方就說:讀誦大乘方等

經典。方等兩個字,就是大乘經

內所說的都是方正平等之理,

所以大乘經典又稱方等經典。對

本曰讀,背本曰誦,你若是能讀

誦大乘方等經典,就是已發了菩

提心了。前面第三種福說:發

提心,深信因果,才讀誦大乘,

才勸進行者。所以這就是前面的

第三種福。

      「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

願,願生彼國。」六念的前三念

,是念三寶--念佛、念法、念

僧,這就是說,你要發心受三皈

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了之後,不要忘記,常常在

,這叫念佛、念法、念僧。第

四念戒,這就是合乎前面的具諸

戒行,在家人受了三皈依,而三

皈依亦是戒,叫三皈戒,其餘還

有五戒、八戒。出家的人,有

彌戒、比丘戒。這是說,在家出

家的人,都要各念自己所受過的

戒。

      第五念施,施者布施。第六

念天,這念天按事相說,要求生

上二界--色界、無色界。若是

往深處講,這念天是念第一義天

,大乘第一義的道理,叫第一義

天。把修行六念行門的功德,統

迴向發願,願生彼國--願生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這裡三種眾生,不是一種眾

生,是各修一種,或者根機大,

可兼修兩種,若是根機更大的,

三種通通修。至於迴向發願,願

生彼國,這是個總結,無論是修

一種,修二種,或者修三種,所

的功德,統統迴向發願,願生

彼國。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這是上品上生的

人,上等的根機,他若是具足這

個功德,只要他發願往生,或者

一天一夜報盡命終了就生,或者

七天亦必乘願往生,生到彼國。

      修淨土的行人,命終往生,

臨死之時,必有瑞相,瑞相就是

吉祥之相。我們佛教徒,死了往

生西方的不知多少,都是示現瑞

相,這是一個憑據。往生不往生

,但看臨終有沒有瑞相。

      「生彼國時」,就是報終命

盡往生西方的時候,因為「此人

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

音、大勢至,」還有「無數化佛

」還有「百千比丘,」還有「

聲聞大眾,」還有「無量諸天」

天人,帶著「七寶宮殿,」統

統來接你。「觀世音菩薩手執金

剛臺」--金剛寶的蓮華臺,

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就

是修行迴向發願生西方的人,

叫行者。到了這個行者面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

。」

      阿彌陀佛放光照到你身上。

「與諸菩薩,授手迎接。」阿彌

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清淨大海眾菩薩,授手就是伸

著手。那阿彌陀佛老是伸著一隻

手幹什麼?那就是接引眾生的。

      「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

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觀

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無

數菩薩,都讚歎你,勸勉你,嘉

獎你,教你精進。來接引行者的

大眾之中,有比丘,有聲聞大眾

這是個疑點。西方極樂世界沒

有小乘人,比丘是因位的小乘,

聲聞大眾是最高果位的阿羅漢,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的,怎麼來了

這些人呢?要知道,這些都是

修小乘行門,後來迴小向大,發

心念佛,求生西方的人,順他的

修行習慣,叫他先證小果。所以

這都是迴小向大的比丘,與迴小

向大的聲聞。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

這個迴向發願,求生西方的行者

,看見諸佛菩薩來接他了,大生

歡喜,故名歡喜踴躍。「自見其

身,乘金剛臺。」自見其身,坐

到金剛臺上去了。「隨從佛後,

彈指頃,往生彼國。」那個時

間很短,到極樂世界了。

      前面說西方世界去此不遠,

十萬億佛剎土,彈指之頃就到了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

具足。」生彼國已,當時就見到

佛的真色身,眾相就是一切相好

,悉皆具足。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諸菩薩眾,色相亦都具足。「光

明寶林,演說妙法。」聽見光明

亦說法,七寶行樹亦說法。「聞

已,即悟無生法忍。」前面講,

你若是得到念佛三昧,就在娑婆

界,就證得到無生法忍。這個

是念佛三昧已得到的,上品上生

,生到那裡花開見佛,聞佛說法

,就證得無生法忍。

     「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

十方界。」一證了無生法忍,就

得到神通妙用。經須臾間,就是

很短的時間,歷是經歷,在很短

的時間,就能歷事十方諸佛。「

於諸佛前,次第受記。」你既見

諸佛,因為你已證到無生法忍

,所以見到的每一尊佛,都給你

受成佛之記。

      「還至本國」,就是奉事諸

佛受記以後,回本國西方極樂世

界。「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陀羅尼是梵語,譯成中國話為總

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我

們在娑婆世界學法,發四弘誓願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願

在娑婆世界很不容易滿,到西方

極樂世界,就滿了這個願,無量

法門都學會了。「是名上品上生

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哈佛達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